服务热线:0551-62573713

新闻资讯

服务热线

0551-62573713

博诺思企业文化晨会早读之—四书之首《大学》

发布时间:2019-09-20   浏览量:4573次

三大纲领: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



八个修行科目:格物、致知、意诚、心正、身修、家齐、治国平天下前四个内圣,后四个外王,有次序的,前四个成就自己的叫内圣,后四个是成就社会的叫外王。内圣就是你自己人格的养成,外王是人生价值的实现。



次序是先内圣再外王,不能反着来,因为你没有内圣,自己人格没有养成,你就去外王,去治国平天下,那么当你面对权利,面对金钱,面对美色的时候,没有一个人不堕落的,这不关乎制度的问题,这关乎人性的问题。


所以古人十分谨慎的,内圣的修养不够,我的外王宁可晚一点,但是我的内圣也要完成。整个《大学》的架构就是按照内圣外王的来展开的。



那么怎么展开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的内圣,完了以后,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?就是先搞自我管理、家庭管理、企业管理。企业家,为什么叫企业家?先有家后有企业,经营好家才能经营好企业;然后是社会管理,治国平天下,一步一步把它展开,这是人生的架构,修行科目。


那么在修行的过程中,它有5个境界,你到哪个境界,你自己得知道。第一个叫定,有没有定力呀?定得住?定不住呀?在你自己计划执行过程中,外面有人说点闲语,说你爱表现,或者出了困难,你就受不了啦,耐不住干扰,这第一个叫定。


定完就静。静是指的心层次说。


然后是安,安是指身的层面上说,身安。


然后就是虑,虑指的是一个亲民的思想,一个亲民的意识。


最后是得,得是你得到了,明德,就是大智慧,明明德,就是使先天的大智慧大放光明,王阳明心学称它为良知,致良知,就是获得大智慧,就是你真正得到智慧。


所以这5个境界,在修行过程、在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得到智慧,在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你要一步一步对照和验证自己。到了哪个境界,哪个层次了?这是大学的架构。



大学通篇讲的是功夫,什么叫中国文化的功夫?这是有四句话,描写中国文化功夫。


第一条叫有目的的实践,它不是西方那个尝试性的实践或者盲目的实践,一定是有目的的实践。


第二是全身心的投入。


第三是持之以恒的坚持。


第四是认认真真的干一件事。


这就是中国功夫的概念,违反了这几条,你可能只能叫实践,它不能叫功夫。实践可以失败,功夫不能失败。你看中国唱戏的、练武术的练的都是功夫。练武不练功,等于一场空。中国真正练功的会失败吗?不会,只是没有大的成就而已,因为它都是师父指导的,有前人经验指导下的,而且是全身心投入,持之以恒的坚持,认认真真的就干一件事,所以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应该利用这几个原则。


美国有一本书叫《超凡者》,里面有一个概念叫一万小时法则,它统计了160个成功人士、诺贝尔获奖者、大艺术家、大科学家。他们成功的经验无一例外,他们在本专业,在自己的项目,通通往里投入超过一万个小时。换算成正好是十年,中国人说十年磨一剑,板凳要坐十年冷。为什么都说十年?十年功夫有统一标准。大学不是知识,是方法,是智慧。